儒道至聖

獨孤天山

網遊小說

這是壹個讀書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。   才氣在身,詩可殺敵,詞能滅軍,文章安天下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章 入考房

儒道至聖 by 獨孤天山

2019-1-8 14:45

  陸展不悅地說:“他只是才思敏捷,離過目不忘差得遠,那可要到進士才能做到。再說江州下轄九府,大源府文院不過是其壹。他倘若真是天縱奇才,州文院的‘院君’李大學士必然破格收他入州文院,以童生的身份和全州最頂尖的秀才舉人壹起讀書!妳們認為可能嗎?李大學士可是和州牧壹樣是三品大員,文位甚至還要高,負責壹州數千萬人的教化,沒有他的認可,誰也不配當神童!”
  眾人暗笑,去年方仲永去過陸家鎮,恰逢陸家鎮舉辦壹個小型詩會,結果方禮就讓方仲永在詩會作詩,力壓在場的讀書人,讓陸家鎮的學子臉上無光。陸展就在其中,不止壹次對方仲永不服氣。soudu@org
  梁遠低聲說:“陸展說的也有道理,方仲永畢竟年紀太小,最好的壹首詩也不過是‘出縣’的層次,還沒有到‘達府’的層次,不過假以時日,或許會有更高的成就。”
  陸展又說:“對!他至少有壹篇詩文超過達府到‘鳴州’才算神童,至於‘鎮國’乃至更高的境界,那就不是我們可以談論的了。”
  縣,府,州,國,壹級比壹級大,這是聖元大陸通用的行政區域劃分。
  葛小毛小聲說:“其實詩文出縣也不錯了,很多秀才壹輩子都寫不出出縣的詩文,就算舉人能詩成出縣,也足以舉辦壹次宴會慶賀。”
  壹直沒說話的盧霖沈聲說:“蠻族作亂,慶國虎視,與其爭名奪利,不若苦思抵禦外侮!”
  陸展和葛小毛露出慚愧之色,梁遠微笑說:“盧石頭,我們不過說說而已,妳不要這麽正經。”
  “唉,邊兵跟草蠻的戰事屢屢失利,柳……某些人卻為壹己私欲置國家危難於不顧!我若能考中秀才,必然持筆從軍,不為報效朝廷,只為我人族子民!”
  盧霖壹番話說的慷慨激昂,附近鴉雀無聲,除了少數人嘲笑,大多數人都面帶敬佩之色。
  聖元大陸有三蠻,分別是草蠻、沙蠻和林蠻,而三蠻又有各族,諸如狼蠻、虎蠻等,相傳是妖族和人族雜交的後裔。
  方運仔細看了壹眼盧霖,濃眉大眼,國字臉方方正正,這人也是私塾裏最有正氣的人,當年方運剛入私塾的時候有人欺負他,多虧盧霖伸出援手。
  五個人裏盧霖雖然話不多,但最讓人敬重。
  不過,哪怕是他也不敢當眾罵左相柳山。
  盧霖說完看了看方運。
  方運壹楞,意識到自己出了紕漏,以前的方運雖然不如盧霖這麽剛正,但因為家境貧寒,深知人間疾苦,壹心想要考取功名然後安邦定國,是個鐵桿的主戰派。
  方運立刻說:“盧霖說的是,男子漢當誌在沙場,馬革裹屍!”
  盧霖露出贊許之色,梁遠笑道:“方運妳拍馬屁的水平越來越高了。”
  其余人輕笑。
  眾人壹邊聊著,壹邊隨著隊伍向前,方運很少說話,他壹直在消化記憶。
  走到文院門口,兩個面無表情的士兵站在那裏,其中壹個向方運伸出去。
  “考牌,文書。”
  梁遠把書箱遞給方運,方運打開書箱,先拿出最上面的木質考牌和身份文書遞給壹個士兵,又把書箱遞給另壹個士兵。
  右面士兵接過書箱翻看,裏面有毛筆、墨錠、硯臺、筆筒、筆架、鎮紙、盛水竹筒、糖餅布包等物,士兵點了壹下頭,把書箱遞給方運。
  左面的士兵看了壹眼考牌,又看著身份文書,上面畫了壹張方運報考時的畫像,又用文字描述了方運的體態外貌,他看著方運對照,最後目光落在包裹方運頭部包紮好的藥布。
  “怎麽回事?妳就是那個坐牛車來的?”士兵壹臉嚴肅問。
  方運答道:“昨夜遇四個大源府口音的歹人襲擊,幸好撿回壹條命,包紮傷口的是慈生堂的李大夫,他可以為我作證。”
  士兵點點頭,說:“每次科舉都有三位先聖坐鎮聖院,俯察天下,無人可以瞞過聖目,妳自己知道後果。”
  “小生知道。”
  士兵把考牌和文書遞給方運,放方運進去。
  方運的好友這才知道方運竟然被人打了,非常生氣,可這裏是文院,不敢作聲,只能把憤怒壓在心底。
  文院正門之後的廣場寬闊,方運稍稍擡頭,就見近處的天空蔚藍無雲,這片藍天呈不規則的圓形,圓形之外烏雲密布,依舊在下雨,仿佛有壹種恢宏的偉力驅散附近的烏雲,保證考試順利。
  等兩千名考生全都進入聖院後,壹起走到聖廟前,考生兩側站著士兵衙役,前面是本地官員,眾人最前面是縣令、縣文院院君、府文院學正共三位縣試考官。
  在聖元大陸上,“文院”是極為重要的體系,和軍方、文官並稱各國三大體系,負責教化萬民,負責科舉,也是各地最好的學校,壹旦和妖蠻交戰,文院的師生會趕赴戰場。
  在縣級或府級,院君地位大都略次於縣令或知府,但在各州,州院君論官位和州牧等同,論文位往往超出,整體地位也超過州牧。
  國文院又稱“學宮”,掌管學宮的必然是內閣四相之壹的“文相”,又稱“代夫子”,因為有資格稱“夫子”的只有孔子壹人,乃天下師。
  所有文院學宮的真正掌管者只有孔子壹人,院君也好,文相也罷,不過是代孔子管理文院學宮。
  文院是聖人講經之地,而各衙門只是國君朝廷的壹部分,在許多讀書人心裏,文院地位更高。
  三位考官之前立著壹座半人高的銅香爐,三支粗大的香正冒著青煙。
  銅香爐之前是聖廟,紅墻黑檐,朱門赤柱。
  最裏面有壹尊孔子立像,孔子立像之下是較小的六位亞聖立像,分別是周文王、孟子、荀子、曾子、子思子和顏子。
  在兩位亞聖立像下,則豎立著幾十位半聖的聖牌。
  方運詫異地看著聖廟,他可以清晰地感應到這座建築散發著壹種實質但無形的力量,有山嶽之威,碧海之闊。
  “那恐怕就是聖廟蘊含的才氣,也是驅散烏雲的力量。”方運暗想。
  縣令高喊:“拜聖人!”
  所有人彎腰行禮參拜。
  縣院君高喊:“拜亞聖!”
  眾人再鞠躬。
  “拜眾聖!”府學正高喊。
  眾人第三拜。
  接著縣院君誦讀。
  方運記憶裏有這篇文,原為半聖董仲舒所作,文中列出每壹位眾聖的名字和壹句概括,董仲舒去世後由孔子的嫡系後代“衍聖公”添加。
  接著,府文院學正宣讀考場規矩。
  最後,縣令宣布開考,眾考生在衙役的帶領下根據自己考牌的號碼步入考房。
  方運仔細看了壹眼自己的考牌,上面寫著“地丁辰三”,然後背著書箱慢慢尋找。
  考房是壹排排連在壹起的小屋子,每兩排之間的道路足夠兩輛馬車並行。
  考房坐北朝南,屋高不足壹丈,方運如果進入裏面平伸兩臂就能碰到東西兩面的墻壁,非常狹窄。
  裏面有壹張桌子、壹把椅子和壹個馬桶,桌子上有個盛著清水的筆洗,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。
  方運找到自己的考房,站在門口看了看,從坐下開始,無論發生了什麽事,壹旦離開考房就視為考試結束,不可重新進入考房。
  方運不由得緊握雙拳,慢慢走進考房。
  “我壹定可以!”方運在心中堅定地說。
  方運靜靜地坐著,擡起頭看向天空,由於被屋檐擋著,只能看到小半個太陽。
  文院內的陽光變得格外柔和,方運哪怕直視太陽也沒有任何不適。
  方運想起聖廟的才氣氣息,對這種神秘的力量更加渴望。
  東面傳來馬車聲,越來越近。
  不多時,壹輛馬車緩緩出現在考房前,壹個人從馬車上拿出壹疊微黃的紙遞過來。
  方運站起來,雙手接過試卷,說:“謝謝。”
  那送卷人點了壹下頭,看了壹眼方運,繼續給下壹個考生發卷。
  方運把試卷放在桌子坐下,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試卷,露出古怪的苦笑。
  “哪怕到了異界也擺脫不了考試,前生就不是學霸,希望此生不會成為學渣。”
  方運心裏想著,沒有立即動筆,而是先翻看試卷。
  他曾看過壹個故事,壹些人參加考試,試題非常多,可只考十分鐘,不可能答得完,還多人急忙開始答題,希望盡量多寫壹些。
  但是,試卷的最後壹道題卻寫著:只答最後壹道題。
  方運看過這個故事後,每次考試都檢查壹下各張試卷,不是看最後壹道題,而是仔細看有沒有破損錯漏。
  有壹次考試方運發現了第二張試卷有問題,提前讓老師換了,如果等答完第壹張卷再換,會耽誤不少時間。
  有了壹次甜頭,方運就養成了習慣。
  試卷比方運以前考試的試卷大壹些,共有四十頁,三十頁上印著考題,另外十張是空白,若前面的考題試卷出了問題,考生可手動重新抄寫整張試卷。
  紙張和印刷質量極好,僅落後地球水平幾十年,方運毫不奇怪,這可是才氣的世界,如果在筆墨紙硯印刷等基礎方面落後,早就被妖蠻消滅。
  方運粗粗看完,有了大概。
  試卷前三張是考部分眾聖的生平或事跡,其中聖人孔子和六位亞聖必考,看似簡單,但答案必須是眾聖經典中的文字,不能用自己的話回答,否則就不是請聖言。
  再三張是考眾聖的詩詞歌賦。
  其後十五張是各出壹句話,然後填上前面或後面的原文。
  最後的九張全都是默寫大段甚至整章的眾聖著作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