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道至聖

獨孤天山

網遊小說

這是壹個讀書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。   才氣在身,詩可殺敵,詞能滅軍,文章安天下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62章 似曾相識的策論題

儒道至聖 by 獨孤天山

2019-1-8 14:45

  div
  僅僅方運所在的位置就能看到二十人離開,數千考房不知道多少成空。
  方運不覺得那些人失敗,關系人生前途的科舉中,任何壹件微不足道的事都可能無限放大,從而讓人放棄,等有了足夠的積累後卷土重來。www!c66c%com
  第二日的午飯和前壹天沒有什麽不同,在聖廟的力量下,所攜帶的食物可以保證三天不變。
  吃完壹根臘腸,方運喝水漱口,然後閉目養神午休。
  午休之後,方運翻開最後的策論題。
  策論題的題目有十道,足足占據了五張紙,方運把五頁壹壹擺在桌子上。
  按照慣例,策論的第壹題是必做題,考生要在第二道到第十題中選兩道自己擅長的題目,旨在選拔擅長有壹技之長的考生,像農家、工家、醫家等考生都會選適合自己的考題,只要答得好,中舉中進士的機會反而更大。
  方運看向第壹題,仔細閱覽。
  看到壹半的時候,方運的目光輕動,看完全題後,方運露出回憶的神色。
  方運清楚記得,考中秀才上書山之時,在第五層失敗,然後被傳送到神秘大殿中,最後進入壹片草原。
  書山老人出現在那裏,要求方運用區區壹千人滅壹個萬蠻部落,最後方運憑借對食物鏈和生態平衡的了解,終於完成使命,從而得到無上文心,才高八鬥。
  而就在不久前,那些計策已經對妖蠻實施,但無論是人族還是妖蠻都沒有傳出風聲,甚至連李文鷹、顏域空等人都不知情。
  這策論的第壹題是要求考生另辟蹊徑,以不戰之法,削弱草原的所有蠻族,也就是俗稱的草蠻。
  方運立刻想起,自己離開書山神秘草原的時候,那老人曾經說過壹句當時他並不在意的話。
  書山老人曾說:“若是以後科舉策論涉及滅蠻,妳可以今日之事為題獻策。”
  方運感到考房突然變冷,難道那書山老人早就知道舉人試會考這壹題?難道這次的策論題是老人出的?或者只是壹個巧合?
  想了壹會兒,方運怎麽也無法確定,便靜下心,拿出壹張白紙鋪在面前,右手握著墨錠輕輕研墨,思索如何寫這篇策論。
  雖然書山老人說可以把那日說的計策獻出來,但食物鏈、食物網、生態系統、生態圈和生態平衡等等壹系列的學問全部披露出來,必然會引發不可測的劇變。
  聖元大陸眾人接受新學問的能力極強,像細菌之類在半聖眼裏毫無秘密可言,只不過聖道的力量遠強於壹切,半聖不會舍本逐末來研究。
  只要人族出了壹個聖人,壹言可改天換地,這些學問在聖人面前根本不算什麽,哪怕是壹位亞聖也能迅速讓人族崛起,但這些學問還不行。
  “那麽,就讓我來慢慢填充這些微不足道的力量吧,讓人族壹步壹步增強,慢慢拖延妖族攻勢,直到再出壹位聖人力壓妖蠻!”
  方運把相關的學問在心裏過壹遍,最終覺得還是不適合提出食物鏈等概念,需要壹步壹步來,把利用生態平衡轉化為偶然發現的計策,等自己文位再高壹些,成為進士主政壹方的時候再慢慢完善。
  方運研好墨,腦中靈光壹動,想起百年前也有過壹次亂考,而壹位考生的經義好,至少能得乙上,但策論不佳,也就是丙等,極可能落榜。但他別出心裁,把經義中的思想運用到策論中,最後考官他並不出色的策論評為乙等。
  考官的結論是因為他的經義實在好,那麽他的思想運用到策論中,無論策論水平如何,至少應該得乙,但另壹位考官不同意,只能請聖裁,最後半聖點頭認可,那位考生得了雙乙,成功成為進士。
  馮子墨曾道,破亂考之術,就是在亂中尋求秩序,若才華不足,那就老老實實寫自己擅長的,若是才能足夠,那就統壹詩詞、經義和策論,乃是上上之策,因為科舉考的是壹個人的綜合能力,若壹個人的詩詞得甲,其余兩科是丁,依然無法被錄取。
  長處盡量長,但短板不能太短。
  方運再次陷入思索,自己的經義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巔峰,只能是經義思想統壹策論和詩詞,不能改經義。
  方運看了壹眼自己的經義,破題的第壹句就是“天命在人”,突然壹笑,因為這個破題和策論第壹題有著高度的統壹。
  天命在人,那不僅可以讓自己居住的地方安居樂業,也應該使侵害自己的敵人得到懲罰!
  方運無聲壹笑,提筆要挾,但隨後楞住了。
  “造化弄人啊。”方運輕嘆。
  荀子的四大聖道中,其壹就是“天人相分”。這天人相分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天和人隔離,而是說,天雖然生成了人,但不能完全決定人族的社會,但“君子理天地”,是說人族到了壹定時候可以主宰天地。
  方運說“天命在人”,是符合荀子思想中的“天生萬物,人為最貴”的理念。
  而利用生態平衡滅蠻,就是人族在掌控天地,就是在“君子理天地”,與荀子的思想極為相似。
  但是,荀子的“天人相分”和孟子的“天命論”又有所不同。
  孟子的理念是,人要順應天道敬畏天道,最好要在思想和道德上與天道相合,也就是天人合壹的思想。
  人定勝天和天人合壹有共同點,但也有分歧,那就是人是否能“超越”天。
  孟子認為人最高的境界也不過是和天壹樣,但荀子卻又認為人能控制天,只不過沒有說出“人定勝天”四個字而已。
  想到這裏,方運無奈地搖頭,聖道實在太復雜了,光荀子壹個人就能讓人精神分裂,贊同荀子的分工論,但很難贊同貴賤論,可又贊同天人相分和人定勝天。
  這篇策論若是寫下去,必然會和性本善或性本惡壹樣引發相關世家爭論。
  方運以前支持孟子的思想,但現在又不得不支持荀子的思想。
  方運思索片刻,決定還是用更穩妥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。
  自己現在與荀家交惡,若是自己肯定荀子的思想,荀家的有誌之士願意化解,但其他荀家人不可能忘記他文壓荀家的事情,所以沒有必要去做無意義的迎合。
  而孟家人幫了自己,那麽自己不需要吹捧孟子,但要盡量做到不能倒打壹耙。
  方運閉上眼,繼續思考,完善整篇策論,計策和寫策論有不小的差距。
  壹直到夜晚,方運終於確定這篇策論怎麽寫,並保證與經義的天命統壹,甚至也想到如何更改之前的。
  之前的主要在懷念家鄉,充滿留戀之情,但與天命統壹後,可以利用記憶裏的自然變遷來體現天命的不可扭轉,反而更加讓人覺得過去珍貴,懷念之意更加濃烈,可謂誤打誤撞,讓此詩的水平更高壹籌。
  於是,方運先重新改寫。
  寫完,方運提筆就要寫策論,但卻沒有立刻下筆,反而在另壹片空白的紙上認認真真書寫。
  “此文恐引發異動,為防妖蠻眾聖窺視,望三位聖人考官相助,方運感激不盡。”
  方運寫完輕嘆壹聲,自己這樣寫是誠心誠意,因為接下來要寫的策論對整個聖元大陸的格局都有巨大的影響,至少也是鎮國文章。但還沒寫出來就請眾聖幫忙,必然會被誤認為狂妄。
  為了避免妖蠻眾聖發現,方運別無選擇,只能提前提醒。
  倒峰山,聖院,眾聖殿。
  三位考官坐在大殿深處,每個人的眼中都有無數光華變幻,最終定格在方運那頁白紙上。
  左側的老人的神色有細微的變化,似是不悅,但在剎那間恢復正常,之前的變化像是幻覺。
  右側的老人拂須而笑,道:“勇氣可嘉。”
  中間的蜀國半聖米奉典微微壹笑,並不說話。
  江州文院中,方運向天空壹拱手,然後提起筆,緩緩書寫正文。
  “臣對:孟子曰天時地利人和,若無人和,便以天時地利勝。天有質而無形,可順可逆。順則五谷豐登,逆則遺禍無窮……”
  方運以孟子的名言“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展開,順利過度到“天”,立刻與上壹篇的經義高度統壹,在順逆方面也與孟子保持壹致。
  但在接下來,方運沒有逢迎孟子,而是用自己的理念闡述人可以掌控天地,因為還沒有寫到計策的細節,始終沒有任何異象。
  闡述完自己的理念後,方運緩緩寫下四個字,作為此篇策論的文膽和核心。
  人定勝天。
  四個字還不等寫完,就見筆下的白紙黑字迅速變化,白紙泛光,黑字泛金,紙面下好像有壹股神奇的力量,拖著這頁紙徐徐上浮。
  壹陣陣悅耳動聽的聲音從字裏行間湧出,好似是天道的力量在念誦這篇文章。
  這篇文章的異象還不等完全展現,壹道浩然如山嶽的力量自天而降,壓制所有的異象,讓這白紙黑字變得無比普通。
  方運暗暗松了壹口氣,這樣至少在短時間內不用怕妖蠻眾聖探知。
  有了三位考官相助,方運拋掉所有的私心雜念,文思泉湧,飛快地書寫策論。
  在方運的書寫的過程中,眾聖殿的三位半聖已經不在乎其余的考場,專心盯著方運的文章。RS
  BAIDU_CLB_fillSlot;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