撿寶生涯

吃仙丹

都市生活

  壹塊家傳古玉,讓孟子濤開啟了別樣人生。   寶玉、古瓷、名畫、文玩珍寶接踵而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666章 奇異燭臺

撿寶生涯 by 吃仙丹

2018-7-23 20:33

  交易完成,壹行人走出了茶館,等小薛和他的老婆興高采烈地走了,徐欣慶開口邀請孟子濤到他店裏坐坐,孟子濤看看時間還早也就答應了。
  徐欣慶的店比較小,店裏的商品主要是古硯、印章以及壹部分瓷器,不過據徐欣慶私下裏告訴孟子濤,其實他也售賣青銅器,而且其實更喜歡青銅器,只不過因為青銅器的交易在國內有著壹些限制,所以基本不會擺在名面上。
  另外,徐欣慶覺得現在三代青銅器的價格太便宜了,他不舍得賣,而且他相信,隨著時間的推移,三代青銅器的價格肯定會回到其本身應有的價值上來。
  對徐欣慶的看法,孟子濤還是比較同意的,這年月受了商業價值觀影響,古物市場不斷變化,收藏家越來越多的放棄藝術而從投資和增值率著眼。
  對現在的人來說,同樣的價格,許多人都喜歡玩明清瓷器,而不會去買壹件搬運費力的青銅器。盡管罕見的夏商周三代銅器乃稀世之寶,但其售價還趕不上壹件清代官窯瓷器,實在可悲可嘆!
  以前孟子濤也跟壹些朋友談及這個問題,他們往往表示,夏商周年代久遠,不了解當時歷史,而且青銅器實在太復雜,有些連名稱叫不出來或者說不準,還有紋飾、銘文也看不懂,而且很多人都覺得銹色看著也不好看,所以就沒興趣。
  事實上,只要認真觀察,就能發現當時造出的青銅器都是銅質優良,絕無砂礫雜質,做工精細,式樣美觀,尺寸合度,花紋秀麗,文字勻凈,確實算得上鬼斧神工。歷代真正的鑒賞收藏家、古董家也皆以獲得三代青銅器為榮。
  而且,現在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三代青銅器,價值肯定也會恢復到原有的水平。
 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,畢竟三代青銅器離現在這麽長時間,由於歷史原因,市面上許多都是出土文物,國家又有這方面的明文規定,所以想要恢復其應有的價值,還有很長壹段路要走。
  兩人聊著青銅器方面的話題,由於孟子濤的博學,徐欣慶越聊興致越高,接著就讓孟子濤稍等片刻,他去拿了壹件青銅器過來。
  這是壹件青銅甗,甗是古代壹種炊蒸器,由甑和鼎組合成器。上部的甑為侈口,窄緣,短頸,圓腹,但下腹收斂,底有箅,雙附耳外撇。壹道寬素帶紋將腹部分為上下兩區,上區飾蟠龍紋,下區僅近素寬帶飾目雷紋和三角垂葉紋。下部的鼎為圓口,平沿,短頸,圓腹,三蹄足。上腹兩側各有壹環鈕套環,腹中部飾壹凸弦紋。
  此件青銅器不高,通體才二十厘米不到,看起來比較小巧,而且通體包漿厚重,應該是件傳世器。
  徐欣慶笑瞇瞇地問道:“孟老師,妳覺得我這件青銅甗怎麽樣?”
  孟子濤說道:“做工比較精細,應該是件老物件,妳認為它是什麽時期的?”
  徐欣慶聽到後面這句話,頓感不妙:“難道不是戰國時期的?”
  孟子濤搖了搖頭:“此甗紋飾旋轉型態仍與上古銅器有所不同,事實上最關鍵的差異在於眼睛上錯金的使用,至今尚不見於西周中、晚期的銅器裝飾帶上。通身器表不見範線,應該是使用失蠟法制作而成。”
  “以失蠟法鑄造的銅器,通常在器物表面出現大小不等的砂眼,壹方面是由於銅質的問題,另壹方面,失蠟法是整模鑄造,蠟胎嚴實,沒有出氣孔,往往有銅液灌註不到之處,就形成了壹個個小縮孔。孟子濤以前見過的壹件宋仿西周青銅三足鼎,腹部就也現了不少砂眼。陶範法鑄造的銅器,極少出現這種砂眼現象。”
  得了孟子濤的指點,徐欣慶果然發現這件青銅甗的問題,不由沮喪起來。
  孟子濤就安慰道:“其實,這件青銅甗還是不錯的,市場價值應該也有十五萬左右,妳當初買下它如果在這個價位附近,就算虧也虧不了幾個錢。”
  徐欣慶當即長舒壹口氣,壹臉慶幸:“還好,還好!看來下回如果沒有足夠的眼力,這種東西還是不能下手。”
  說到這,徐欣慶親自起身,恭敬地給孟子濤倒了杯茶:“孟老師,謝謝您能夠為我解惑,就是不知能否再多講壹點?”
  “這有什麽不可以的。”
  孟子濤說的這些對他來說只是很簡單的知識,根本談不上什麽藏私,就又說了壹些判斷真偽三代青銅器的方法。
  “其實,這行說到底還是要看實踐,學再多的書本知識,沒有實踐練不出眼力也是枉然。”
  徐欣慶表示明白,又對著孟子濤說了壹些感激的話,對孟子濤來說這些算不上什麽,但對他來說就幫了大忙了。
  喝了會茶,眼見時間不早了,孟子濤就準備告辭,正在這個時候,壹位年輕人帶著壹位身穿布衫的老人走進了屋裏。
  徐欣慶看到那年輕人,眉頭就皺了皺:“小嶽,妳跑我這裏來幹嘛?”
  叫小嶽的年輕人面帶笑容,客氣地說道:“徐哥,這位大爺有件青銅器要出手,妳也知道,我們是不收這東西的,掌櫃的就讓我帶他過來給妳看看。”
  徐欣慶皮笑肉不笑地說:“葉掌櫃到是有心了。”
  壹聽這話,孟子濤有些明白過來,這個叫小嶽的年輕人很可能是葉語期店裏的夥計,所以徐欣慶才不太客氣。
  小嶽好像沒有聽出徐欣慶話語中的調制,上前小心對著徐欣慶說了壹句:“我剛才拍了幾張照片傳給了我家掌櫃,他說東西還可以。”
  徐欣慶肚子裏充滿了對葉語期的怨氣,特別是在得知執壺的實情之後,怨氣又大了幾分,不過老話說有理不打上門客,況且葉語期這算是示好來著,也就表現了客氣壹些。
  徐欣慶笑著說道:“這位大爺,能否讓我看看妳的東西?”
  大爺把放在布包裏的東西拿了出來,原來是壹件提梁卣。
  卣是古代盛酒器具。古文獻和銅器銘文常有“秬鬯(juchang音巨唱)壹卣”的話,秬鬯是古代祭祀時用的壹種香酒,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壹類,考古發現的數量很多。器形壹般都是橢圓口,深腹,圈足,有蓋和提梁;腹或圓或橢或方,有也作圓筒形,作鴟鸮(chixiao音吃消,貓頭鷹壹類的鳥)形,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。
  “不瞞妳說,我這東西是我爺爺那輩,從地裏挖出來的,壹準是老物件,而且裏面還有字,不信妳們看看。”
  說話間,大爺把卣蓋取下來放到壹邊,指著器物內部的壹個位置給大家看。
  孟子濤和徐欣慶往器面壹看,還真四個字的銘文,而且銘文自然,看起來不像有問題的樣子。
  另外,卣的提梁兩端飾以羊面,羊角盤曲成圓形,別具匠心。銅色清潤,青綠斑斑,其光澤如玉,是土中自然形成的銹色。
  以器身的種種特點來看,這應該是西周時期制作的提梁卣,再加上內有銘文,還是比較珍貴的。
  徐欣慶看了器身之後,覺得沒有問題,這年月這種器物也不多見,見獵心喜之下,就開口問起了價錢。
  老人壹口價給出了五十萬,而且表明不能還價。
  徐欣慶有些猶豫,五十萬這個價錢到是不高,但也不低,再加上他心裏沒什麽底,就給了孟子濤壹個詢問的眼神。
  孟子濤原本也覺得這件提梁卣沒問題,正準備答復時,卻註意到老人好像稍稍有些緊張。
  “好好的,緊張幹嘛,難道東西有問題?”
  孟子濤稍稍壹想,再註意到老人左手邊的卣蓋,定睛壹看他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。
  “大爺,妳這蓋子為什麽藏得這麽嚴實啊。”
  老人聞言壹怔,突然間就爆發了:“妳這人怎麽說話呢,蓋子就在桌上,什麽叫藏得嚴實?東西我不賣了!”
  說完,他直接就拿著東西走了。剩下徐欣慶和小嶽面面相覷。
  “到底怎麽回事啊?”小嶽到現在還有些迷糊,搞不清楚是怎麽回事。
  “怎麽這麽笨,這事不明擺著嗎?提梁卣的蓋子是後配的。”
  徐欣慶瞪了他壹眼:“行了,妳回去吧,帶我向葉掌櫃帶聲‘好’!”
  小嶽心裏苦笑了壹聲,本來聽自家掌櫃的意思,是想要借這個事情跟徐欣慶倒個欠,沒想到欠沒道成不說,還增加了隔閡,看這事鬧得,他都不知道怎麽解釋了。
  小嶽離開之後,徐欣慶就罵了葉語期幾句,孟子濤也不好說什麽,雖說表面上來看葉語期的想法是想跟徐欣慶緩和關系,但誰又知道葉語期到底有沒有看出卣蓋的問題呢?
  徐欣慶罵了幾句解了氣之後,又對孟子濤表示了感謝,說實在的,要不是有孟子濤在,剛才他肯定已經入手了,到時吃的虧可就不是壹點兩點了。
  徐欣慶考慮了壹下,覺得這事無論如何也得感謝壹下孟子濤,於是又讓孟子濤稍等片刻,去拿了壹件瓷器過來。
  “孟老師,剛才的事情要不是妳的話,我很可能就吃了大虧了,我也無以為謝,這件燭臺是我前年偶然之間得到的,這件東西也不是什麽特別值錢的玩意,不過做工很精致,但胎釉方面卻又不符合歷代官窯特征,很是奇怪……”
  說話間,徐欣慶把東西放到了孟子濤面前。
  看到這件器物時,孟子濤突然心中壹震,因為直覺又在提醒他,這件東西對他很重要。
  好奇之余,孟子濤把它拿到手中觀賞,只見燭臺由蓮花臺,蓮池柱,蓮花如意高足三部分構成。敞口,利唇,沿下深雕四重瓣仰蓮花瓣;柱短,雕繁密的卷蓮葉蔓;高足穹形外撇,穹面浮雕雙重覆蓮接三如意花拱門,下連三柄如意外卷高足。
  就像徐欣慶說的那樣,以燭臺的工藝特點來看,很像是明早期官窯的特點,但此器底頂露胎,胎極細滑,釉質是白中泛黃,但又凝厚如脂,這種情況完全不符合孟子濤以往見過的明早期瓷器的特點。
  而且更讓孟子濤覺得詭異的是,異能居然不能從燭臺中吸取哪怕壹丁點的靈氣。
  這讓他詫異之余,又使用異能對查探,然而,當異能即將接近燭臺的核心部位時,他突然感覺到了壹處屏障正在阻止著他繼續向內部探索,並且,他還發現在了壹個現象,這處屏障好像是圓形的,而且分為兩邊,以左右來邊的話,左邊給他壹種炙熱感,而右邊卻給他帶來壹股寒意。
  “這算是怎麽回事?”
  孟子濤心裏有些迷糊了,搞不清楚是怎麽回事,但既然直覺提醒自己,這件燭臺對他來說肯定是有用的。另外,他心裏還隱約覺得剛才異常探查到的事情,有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但壹時半會又想不到在哪見過。
  “孟老師,燭臺您喜歡嗎?”徐欣慶問道。
  孟子濤回過神來,微微壹笑道:“這燭臺還不錯,而且確實和我以前見到的官窯器不太壹樣。”
  徐欣慶猜測道:“可能是哪位民窯大師制作的吧,可惜古代對匠人很不重視,沒有相關方面的記載,想要查找都不知道去哪找。”
  孟子濤表示贊同,心裏則覺得,這燭臺可不是壹般的大師能夠制作的,不然哪會有剛才那樣的異狀。
  徐欣慶接著客氣地說:“孟老師您喜歡的話,還請拿回去吧。”
  孟子濤擺了擺手:“這可不行。”
  徐欣慶連忙說:“實話跟您說,這燭臺當初我買下來不過花了壹百都不到,和您剛才讓我避免的損失相比,實在太微不足道了,還請您務必收下。”
  “這真不行,我沒有這樣的習慣,況且剛才的事情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,如果妳能夠註意的話,也能看出其中的破綻。”
  話是這麽說,燭臺孟子濤肯定要的,於是說道:“當然,這只燭臺我還是比較喜歡的,麻煩妳開個價格吧,可別以成本價給我。”
  接著兩人商量了壹個雙方都覺得合適的價格,算是皆大歡喜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