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行三國

莊不周

歷史軍事

初平二年,秋,廬江舒城。 孫策忽然翻身坐起,空洞的眼神瞪著被晨曦照白的窗棱,壹動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587章 儒門的未來

策行三國 by 莊不周

2019-5-17 15:01

 劉備壹驚,連忙收起笑容,深施壹禮。閃舞小說網
  “將軍,我剛從許劭府中回來,聽說將軍回城了,特地趕來拜見。”
  “妳消息挺靈通啊。”孫策笑了壹聲。“我昨晚剛回來,妳今天早上就知道了。”
  劉備恢復了鎮定,陪笑道:“將軍英武,平輿士民景仰,壹傳十,十傳百,只要不閉目塞聽,想不知道也難。”
  “哈哈,劉從事,妳真會說話,難怪家父對妳印象不錯,誇我為他推薦了壹個人才。怎麽樣,許劭怎麽評鑒妳的,給了個什麽評語?”
  劉備苦笑著搖搖頭。“他不肯置壹辭,只是勸我多讀書,多與汝潁士人交往,我搞不懂他是什麽意思,正想向將軍請教呢。”
  孫策倒沒什麽意外。許劭月旦評名揚天下,雖說命中率不高,但能混這麽久,消息靈通還是強於壹般人的。劉備這幾個月搞了這麽多事,僅是戰功就給他添了兩筆,許劭不可能對他壹無所知,估計也看不上這個武夫,懶得跟他說話。只是這樣壹來,他想通過劉備釋放善意的計劃就失敗了,還得依靠袁權的夫人外交。
  “壹介迂腐書生,別把他當回事。妳在平輿休息兩天吧,反正武周他們在忙,蔡家的武力也被解除了,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。”
  “多謝將軍關心,我想還是趕去項縣,早點上任。35xs令尊孫豫州也是這個意思。”
  孫策也不勉強,又和劉備閑聊了幾句,便分手告別。劉備帶著關羽三人匆匆離城,向項縣去了。孫策來到隔壁的太守府,和張昭見面。豫州的麻煩主要就是汝南的麻煩,張昭這個汝南太守至關重要。他有必要和張昭進行深入交流,而且必須親自去辦。
  張昭正在太守府中忙碌,得知孫策來了,放下手中的公務,親自將孫策迎到堂上。孫策入座之後,他首先介紹了浚儀的戰事、洛陽的形勢,又說明了自己拿蔡家、曹家開刀的目的。這些事,張昭都知道,但由他親自介紹壹下,能充分表示他對張昭的尊重。尤其是將項長劉成調到州牧府,他要向張昭做壹個解釋。
  果不其然,張昭撫著胡須,連連點頭,眼神欣慰。“將軍不急不徐,頗有章法,豫州世家做得實在太過分了,如果不加以整頓,他們遲早會將整個豫州瓜分掉,更多的平民不是成為他們的附庸,就是成為流民,甚至成為流寇,哪裏還有什麽太平可言。”
  “能得到府君的首肯,我這件事就已經辦成了壹半。”孫策松了壹口氣。雖說他和張昭的出發點未必完全壹致,但是張昭不反對就是好事。張昭是標準的儒生,他比張纮還是守舊,更傾向於世家,他如果出言反對,孫策壹點也不意外,但這件事就不能讓他插手了,只能由州牧府來執行。閃舞小說網
  說完了公務,孫策又道:“久聞府君精研典籍,我能請教府君壹個問題嗎?”
  “將軍居然對學術有興趣?”張昭笑道:“以將軍的聰慧,若能折節好學,將來成就必然不俗,恐怕壹般的士子都無法與將軍抗衡。府君有什麽問題,但問無妨。”
  孫策笑笑,沒上張昭的當。我可不想做學者。“府君,妳為什麽要讀書?”
  “什麽?”
  “我想知道府君為什麽要讀書。是為利祿,還是為了其他的什麽?妳身為讀書人,希望自己的學問能發揮什麽樣的作用?”
  張昭很意外,盯著孫策看了好壹會兒,緩緩說道:“將軍問的不是學術,而是讀書人的誌向,可見這段時間又有進益,已入治道門徑。昭雖學術不明,敢為將軍解說壹二。不少人讀書是為了入仕,但真正的讀書人卻不會將利祿當成全部的目標,夫子當年周遊天下,明知道德仁義不能行,卻不肯屈從阿世,何也?他說得很清楚,不義而富貴,於我如浮雲。真正的讀書人為的是仁,是義,是道,入仕不是為了自己的富貴,而是要造福於人,有利於天下,不負平生所學。為了這個目標,才會有那麽多人前仆而後繼,甚至慷慨赴死。如果只是為了富貴,他們何至於此?他們熟知史事,學問淵博,不少人才兼文武,在朝能輔政,在邊能禦敵,如果肯趨炎附勢,難道會不如那些濁流?”
  孫策沈吟著,微微點頭。所謂清流中的確有不少眼高手低的書生,比如孔融之流,可是能文能武的幹才也不少,比如李膺,比如張奐,如果只是為了富貴,他們比任何人都強。但李膺與宦官不屈不撓的鬥爭,張奐被宦官所欺,不惜放棄封侯以示反抗。他們的做事方式也許太偏激,但他們的確有氣節。
  東漢士人有氣節,這是後人公認的事,但是很可惜,這些氣節像瓷器壹樣精美而易碎,在曹氏、司馬氏——尤其是司馬氏——的連番摧折後,這些美好的幻影紛紛破碎,讀書人的理想破滅,轉而走向另壹個極端,或是佯狂避世,或是裝瘋賣傻,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度。
  魏晉風度聽起來很風光,其實背後全是血淚。
  孫策不是讀書人,也不怎麽喜歡這些天真的讀書人,但他也清楚,社會的進步歸根到底還是要靠有文化的人,他要想扭轉華夏文明的發展方向,或者想孫家天下長治久安,爭霸天下只是第壹步,改造讀書人的思想才是重中之重,要不然就算他建立了孫家王朝也不過是壹個霸主,和歷史上的曹魏沒什麽區別,最終還會被世家翻盤。
  “府君,如果我說我對夫子之道有不同意見,妳會不會覺得我太狂妄?”
  張昭微微壹笑。“夫子雲,三人行,必有我師。將軍所言只要有理,夫子都不會覺得妳狂妄,更何況是我?將軍對夫子之道有什麽不同意見?”
  “我覺得夫子對技術重視不夠,動輒說什麽奇技淫巧,這壹點不如墨門。”
  張昭笑了。“將軍所言有兩個疏漏:首先,儒門反對的奇技淫巧,而不是所有的技術。鼓勵農桑的循吏即不是文法吏,也不是任性使氣的墨門遊俠,恰恰是服膺儒學的讀書人。其次,儒門只是反對過度重視技術而忽視了道本,道門卻是反對所有的機心,甚至連機橰這樣的東西都不肯用。天下學問,雖說百家爭鳴,但之前是非儒則墨,之後是非儒則道,如今墨門沒落,道門退隱,豈是偶然?”
  孫策揚揚眉。“沒錯,墨門沒落,道門退隱,如今只有儒門興盛,可是這只能說明儒門強於墨道,並不能說明儒門就完美無缺。如果抱殘守缺,儒門遲早也將步墨門、道門後塵,成為帝王粉飾太平的工具,至於儒門汲汲以求的仁義和太平,恐怕永遠都不會有實現的可能。”
  張昭臉上的笑容淡去,他撫著胡須,眼神微縮,壹言不發。過了良久,他緩緩說道:“將軍有何高見?”
  孫策輕聲笑道:“依我之見,儒門就和大漢壹樣,也到了革故鼎新的時候,要麽浴火重生,要麽歸於塵土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