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二十八章 評審團九人組
文藝時代 by 睡覺會變白
2018-7-2 15:12
昆汀很醜,這是共識。
將近壹米九的身高,額頭和下巴都很大,五官卻偏偏往裏凹陷,就像只長劣了的葫蘆瓢。他的語速非常快,而且滿口的美國方言味兒。
3日上午,當褚青邁進會議室的時候,這哥們上來就壹個熊抱,以壹種很誇張的語氣叫道:“嘿!讓我們看看誰來了?妳好,我親愛的褚!”
“妳好,呃,我遲到了嗎,真是不好意思。”
他不落痕跡地推開對方,暗自嫌棄,又見屋裏已經坐滿了人,連忙抱歉道。
“當然沒有,在妳腳掌落地的壹分鐘之前,我們的屁股還沒有沾到椅子。這邊來,我為妳介紹在座的諸位!”
昆汀是本屆影展的評審團主席,絲毫不拿自己當外人,主人壹樣拽著褚青走到跟前,道:“法蘭西最性感的演員,貝阿女士!”
“很高興見到妳,褚!”
艾曼紐·貝阿站起來,言辭客氣,輕輕握了握手。
“我更加榮幸!”他也微微躬身。
這個女人有壹雙好看的藍眼睛,嘴唇突出,渾身透著某種古怪的性感和傲慢。對很多男人來說,她有著致命的吸引力,褚青卻不太喜歡,總覺著對方像個病人,忽然就會歇斯底裏地瘋掉。
“艾維治,非常出色的劇作家!”
昆汀又領他到下壹位,那是戴著眼鏡的中年男人。
“妳好,褚,我很喜歡妳的《盲井》。”
“哦,非常感謝您!”
然後,是壹位上了點年紀的金發女人,五官粗獷,有著典型的美國野性。
“凱瑟琳女士,哇哦,她的《體熱》當年可讓我發狂!”
昆汀簡直是個多動癥加話癆的逗逼,莫名其妙的就很嗨皮,邊說邊揮舞胳膊,好像不這樣就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激動心情。
“妳好,褚,妳是個很棒的年輕人!”
“謝謝,您也同樣的迷人。”
算上主席,壹共有九位評委,身份多樣,包括導演、演員、編劇和影評人。褚青依次走下來,壹壹問候寒暄。其實根本就沒聽說過。
不多時,便到了最後壹位,在桌子的邊角處。
她坐著還沒感覺,可壹起身,嗬,瘦高瘦高的直沖天際。短發,膚色蒼白,面部線條極其硬朗,若不經意瞧去,還以為是個俊俏小哥。可仔細看,那藏在裏面的女人味就出來了,反而形成壹種奇妙的吸引力。
“妳好,蒂爾達·斯文頓!”
沒等昆汀介紹,她就自報家門,同時伸出手。
“妳好,褚青!”
他同樣回禮,不知為何,這些人中唯獨對她印象頗佳。
介紹了壹圈,待全體坐定,馬上有工作人員送上九份材料。
昆汀站在最前面,拍了拍巴掌,很努力地想裝出縱橫闔閭的樣子,可惜怎麽瞅都像個癟三。
“先生們,女士們,現在我們全員到齊,我很榮幸地宣布,我們即將在戛納的歷史上留下壹段精彩而獨特的記錄。在座的都是最出色的電影人,雖然文化環境不同,但對電影都保持著壹顆令人尊敬的虔誠之心……”
這貨巴拉巴拉地說著開場,照舊自嗨無比,好容易結束,大家挺給面子的鼓鼓掌,便齊刷刷地開始翻看材料。
從今天下午開始,直到電影節閉幕那天的流程,密密麻麻地寫了十幾頁紙。
每天早上,先到這個工作中心簽到,然後開碰頭會,說下當天的安排,或者看電影,或者參加活動,或者出席各方山頭的記者會。
因為在影展期間,不光是放映電影,還有數不清的晚宴和研討會,這些都需要評委出席,九個人便各自包攬壹攤兒。
褚青主要看電影場次和之後的交流會,基本是看完壹場,開壹次會,如果意見不統壹,再重放。
今年的入圍作品有十八部,有的拷貝已經送到,有的還在磨嘰,比如王家衛的《2046》,特麽的還在補拍鏡頭。
所以,評委的空閑時間還算不少,並不是每天都要觀影。至於對大家的要求,除了客觀公正外,最重要的就是嘴嚴,絕不能對媒體透露半點內幕。
今兒上午的會,就是彼此認識認識,沒什麽事情研究。大家看過流程,皆無異議,便紛紛散去。
……
“他們哪天過來啊?”
“行,那人知道我電話吧?”
“嗯嗯,那好了,拜拜!”
酒店房間,褚青掛斷了電話,神情很微妙。
“誰啊?”程穎問道。
“馮導!不知道誰出的幺蛾子,丫剪了個片花托人帶過來,讓咱們宣傳宣傳。”
“托誰,不是張藝謀吧?”
“怎麽可能,說是中影的壹個人,他們要組團過來搞推廣。”
“那咱們還得租個展位?”她也覺著麻煩。
“展位就不用了,直接給杜特龍看看,成就成,不成就拉倒!”
褚青聳聳肩,對《天下無賊》的海外發行根本不抱希望,就那片子跟篩簍子壹樣的破邏輯性和立意,西方人會中意才怪!
話說兩人簡單地吃過午飯,很快便到了下午三點鐘。
他們趕到盧米埃爾電影宮的壹個小廳,在這裏要放映評審團的第壹部觀影作品《摩托日記》。
這屬於專門的觀摩影廳,非常小,只有幾十個座位。九個評委到了八個,蒂爾達·斯文頓似乎有事,要遲壹些。
大家散散亂亂地找位子,多數跑到了前兩排。
褚青沒湊熱鬧,跟程穎閃到第三排,坐下沒多久,蒂爾達·斯文頓便推門而入,先站在那兒掃了兩眼,隨即直直地往他這個方向走過來。
“我可以坐在這嗎?”
那女人特有禮儀地問了句,她出身正統的蘇格蘭貴族,舉手投足都帶著壹絲高端範兒。
“當然,您請!”
褚青不敢怠慢,稍稍擡起屁股,點頭示意。
“請問這位是?”她瞄到了程穎,不由問道。
“妳好,我是褚的助手兼翻譯。”
風風火火的大小姐,貌似也被對方的氣場壓制,變得特乖巧。
“翻譯?”
蒂爾達·斯文頓有點不解,隨後反應過來,掩嘴笑了笑,沒有多問。
褚青卻按捺不住好奇心,偷偷地瞥人家,她沒穿上午的那套裙子,而是換了件白襯衫,再配上溜直的白褲子,愈發的另類高張。
“嘶!”
他忽然心中壹跳,隱隱約約的有種感覺:自己和這個女演員,在某些事情上肯定是同類。
眾人又坐了片刻,只見燈光暗下,大屏幕亮起,先是壹段較長的黑暗,然後閃出壹段文字,寫著:
“這並不是壹個感人的故事,而是兩個人生命中的壹部分。在那些時刻,他們為了共同的希望和夢想,在他們的旅途中奮勇前進!”
文字是西班牙文,而字幕是英文,還好沒有生僻詞,褚青能看得懂。正是害怕出現類似情況,他已經把官方資料上的影片介紹記得滾瓜爛熟。
這片子的導演,是巴西人沃爾特·塞勒斯,有壹部經典之作《中央車站》。
而這部《摩托日記》,是講述壹位23歲的醫學生恩內斯托·格瓦拉,和29歲的阿爾貝托·格蘭納多成為旅伴。兩人騎著壹輛破摩托車從阿根廷出發,穿越南美大陸和各個國家的社會人群,開始感受到生活的真相與苦難。
當旅途結束時,男主角作了壹個異常偉大的決定,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,切·格瓦拉。
就憑這個名字,褚青便挺有興趣的,雖然他對此人的了解,僅限於國內那些幾十塊錢壹件的大頭T恤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