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藝時代

睡覺會變白

都市生活

  他曾在壹個小縣城中看到壹個名叫小武的小偷,也曾在蘇州河邊見識過壹條金發的美人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八百二十五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(6)

文藝時代 by 睡覺會變白

2018-7-2 15:12

  褚青繼續道:“第三部,《愛若此時》,自編自導特拉維斯·費恩。由於有多數人撐腰,偏見往往更加肆無忌憚,而我喜歡這個故事裏的勇氣和情感。”
  嗯?
  華語圈的都壹楞,還真有老外評上啊!特拉維斯比吳琦更驚訝,這是部在美國都沒人理的獨立電影,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卻獲得了認同。
  他恍恍惚惚的上臺,不曉得說什麽:“呃,真的很意外,我完全沒想過這個結果。這裏的開放與包容讓我敬佩,同性戀者在任何國家都受到了歧視與支持,呃……OK,再次謝謝妳們!”
  五去三,還剩兩個名額。場下的氣氛驟然緊張,電影是大家共同的夢想,誰也不願空手而回。
  “第四部,《邊境風雲》,自編自導程耳。難得壹見的警匪類型片,章節結構的創意非常不錯,我很喜歡裏面的壹句臺詞,這不是治安問題,是情感問題。”
  隨著褚青的描述,程耳大步上臺。他99年畢業於北電導演系,年紀不算小了,但壹直缺少機會。此前只拍了壹部畢業短片,和壹部劇情長片。
  這哥們比較內斂,言辭不多,簡單地道了幾句感謝。
  至此,還剩最後壹個名額。如果剛才是緊張,現在就是凝固了。其實當《邊境風雲》出來的時候,大部分人已經放棄了希望,只有少數人在堅持,默默念著:還有機會,還有機會!
  “……”
  褚青也停了壹會兒,終究道:“第五部,《大聖歸來》!”
  “嘩啷!”
  這四個字壹出,田曉鵬就站了起來,比前面的幾位都要激動。
  “這是部動畫電影,劇本的完成度不高。我們選擇它的理由,除了故事立意和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,還有這個……”褚青壹揮手。
  轟!
  大幕亮起,正在踏臺階的田曉鵬直接楞住,只見銀幕裏閃過壹幅幅的原畫草圖。有古怪的猴子,兇戾的沙僧,笨拙的豬頭,俊俏的小和尚,威風的哪咤,大長臉的二郎神……
  這些草圖並不成規律,顯得支離破碎,肖像、武器、坐騎、宮殿等等,前後皆有不同。唯壹的共性,便是那筆尖紙上蘊藏的熱情與真誠。
  老外們不懂,自己人壹瞧就是西遊記,頓時驚嘆連連。
  田曉鵬低著頭,不知怎樣上的臺。他從褚青手裏接過證書,站在講臺後面,顫著聲道:“謝,謝謝!我,我從04年左右開始做《大聖歸來》,到現在7年了。那時不太懂,想做就做了,上手之後才發現,要克服的困難太多太多……我們的意識欠缺,技術跟不上,市場也不看好,但我就是,就是想做我們自己的動畫電影……”
  “嘩嘩嘩!”
  他壹時哽咽,全場卻掌聲雷動。
  ……
  五個人授獎完畢,場間暫歇,之後是褚青致詞。
  幾分鐘後,他再次現身,範小爺和周公子眨巴眨巴地瞧著對方,就像某年金馬獎的那七分鐘舞臺。
  他似靦腆似醞釀的沈默片刻,才笑道:“其實我想了很久今天要講的主題,想來想去,還是決定講講中國電影。
  中國電影有壹百多年了,太久遠的不去贅述,先說說我們的第五代。他們都經歷過文革浩劫,動亂結束後重返校園,系統的學習電影知識。他們與當時文藝界的主體意識、反思思潮相適應,而這些,構成了第五代的生活積澱和影像風格。簡單兩個詞,掙脫、尋根。
  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,第六代又浮出水面。文革對他們來講只是童年記憶,不存在切膚之痛。他們成長於改革開放的變革期,感受到的是新舊體制、新舊觀念的崩潰與建立。所以第六代的風格是,審視、迷茫。
  陳凱歌導演說過:所有的壹切,都與創作者的經歷分不開。我完全贊同這句話,而我要問的是,從第六代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,無論影視界還是評論界,為什麽沒人提第七代這個概念?”
  “……”
  他給了大家壹點消化的時間,繼續道:“業內有很多爭執,以我個人的觀點,我覺得在很長壹段時間之內,中國不會有第七代,更不會有第八代。
  首先,妳要成就壹批有影響力的導演,以及壹批有影響力的作品,才能稱之為壹代。陸川總說自己是第七代,寧浩也被認作是第七代,還有李玉和馬儷文,其實都沒被廣泛認同。
  其次,這些作品要反映時代特征和社會形態。比如張藝謀的農村,陳凱歌的知識分子,賈樟柯的小縣城,婁燁的邊緣群體。換句話說,如果妳沒拍過嚴肅電影,那也歸不到壹代。
  我說這個什麽意思呢?就是中國電影是割裂的,第六代之前是傳統電影,之後是新市場電影。
  我們以前用膠片,現在用數字,以前用攝影機,以後用手機就能拍了。行業門檻越來越低,我沒有發行渠道,我可以扔到網上。我不會剪輯,但我有大把的軟件可以自學。我沒有化妝造型,拜托,現在Cosplay很火的!
  這種創作的自由化和普遍化,是未來的趨勢。
  而且以目前的市場發展,將來會是商業片暴走的大環境。好處是熱錢湧入,機會眾多,觀眾盲目,名利只在壹夕之間。壞處是意識同化,在電影全球化的熏染下愈發平庸,毫無個性。
  我為什麽說沒有第七代、第八代?就因為我們沒有時代特征,並且喪失了思考能力。
  以上這些,就是妳們要面對的情況。套用《雙城記》的壹句話,我們在直奔天堂,我們在直奔相反的方向——全憑選擇。”
  “……”
  所有人都在靜靜地傾聽,只有攝影機的細微聲響,記錄著每壹幀的沈默與流連。
  褚青從這邊走到了那邊,依舊身形筆挺,接著道:“我30歲後再去壹些地方,總有人跟我說,褚老師,妳給當下的年輕人壹些忠告吧。我說我自己還沒弄明白,怎麽給別人忠告?
  不過在今天,我倒真想說說,我也是看了《大聖歸來》才想到的。田曉鵬,如果《大聖歸來》上映後口碑很差,妳會不會覺得很委屈?我醞釀了七八年,經受那麽多困難,結果妳們不買賬?”他指了指下面。
  “呃……會!”
  田曉鵬不自然地點點頭。
  “呵,不用尷尬,這是正常心理。但我要說的是,做電影,千萬別沈浸在自己的嘔心瀝血中,更別指望觀眾為妳的辛苦而吹捧。妳的誠意都在作品裏面,觀眾能感受到,那是妳的本事,感受不到,說明妳不夠努力。
  我們敬畏這個行業,克制自己的玻璃心,壹定要記住,我們靠作品生存,而不是觀眾的體諒和包容。”
  褚青看著下面的壹張張或青澀或沈穩的面孔,與外面吵吵嚷嚷、大牌雲集的活動相比,這裏就像兩個世界,簡單而純粹。
  187位嘉賓,187位新銳電影人,並沒有被群體掩蓋,個個特點鮮明。
  “也許某壹天,妳們會功成名就,會站在行業之巔,妳們安於現狀,抑或誌得意滿。但不管怎樣,當妳感到迷茫、困惑、不知前路的時候,我希望妳們能記住今天,今天的這道光……”
  “啪!”
  全場的燈暗下,壹片漆黑。緊跟著,似在這黑暗中滋長,壯大,緩緩匯聚成的壹道光線,從褚青的身後傳來。
  它就像沈夜中的領跑者,孤獨而漫長,柔緩的抹過他的輪廓,又悄靜的傾瀉場中。眾人望著臺上,壹道道目光與那個人交融,聽他在光影斑駁間講述:
  “戛納有個儀式,每壹部首次參賽的作品在盧米埃爾大廳結束放映後,都會有壹束光打在主創身上。有個阿塞拜疆的導演對我說,為了這束光,我可以去死。
  這是對電影人的註目與尊敬,而對於妳們,我希望這道光能成為妳們的原點,無論何時何地何種處境,都不會改變的原點——我愛電影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